你的位置:长治县黎鑫建材有限公司 > 服务项目 >
聊一聊《天才基本法》23和24集。
一,离别重头戏。
第一次穿行时,林朝夕、花卷误会没有成功,此后在车上仓促变化、来不及告别,第二次穿行,裴之和林朝夕做了漫长准备。
两位父亲和两个孩子行将告别,对着准备好的内容背诵(或者看笔记本读),一段本无感伤情绪的交通事故处理例行问话,拍出了丝丝缕缕都是牵挂、一字一顿都是亲情的浓郁不舍。
1. 字面意思之外、非日常但又和日常相处连贯的情绪。
因为要依样复制原对话内容,这段最终告别,表面上说的台词,都是“突然从后面冲了过来”之类的事故描述语言。
四舍五入,基本是和离别无关、文不对题的“使用说明书”。
但效果,却是将无感情无挂念的说明书式文字,念出了肺腑之暖、离别之苦、观念之重、亲情之难以割舍。
很多时候不说比说高级,含蓄比过度更有效。
这是特殊场景的情绪使然,同时也有“日常话语”和“告别特殊时刻”之间的共性特质。
比如老林有句话说“幸亏我女儿反应快”,平素他就时常以女儿为傲,离别时说这句话更是有不一样的情绪。
2. 替换表达对象和情绪重心。
剧中老林和老裴,各自也都有“双关”的话。
老裴说“(路政的车就要来了)我先走了”,老林说“忙去吧”,在原本的功能结构中这是两位父亲对彼此说的,随意、日常、没有情绪附加值。
但在这段离别里,他们切换了表达对象,都是对着自己的孩子说的。
不能好好说告别说心意,只有“我先走了”和“忙去吧”。
老裴的“我先走了”一语成谶(草莓世界里他已经不在了);
老林的“忙去吧”,则是他对女儿灿烂忙碌人生的美好期许,以及“不用担心我”。
在这一刻来临之前,父子父女之间一早就有认真谈心时刻,这并不算猝不及防,但这段重头戏依旧很有分量。
四人组全员演技在线,雷佳音站在那里、某一瞬间中老父亲送孩子的颓丧失落,耿乐眼神里的不舍和欣慰交替,都叫人泪意闪烁。
某种意义上,这段台词算“没有台词”,但又仿佛说了千言万语。
3. 对时间法则的结构性破坏和情绪性重建。
此后录音笔落地,剧中剪辑了一段林朝夕和裴之在芝士世界的时光碎片,走马灯一样忽闪而过。
从夏到秋到冬又到春,时光涨落如潮汐如歌吹如烟火,泪和笑欢乐和苦涩都凝结成诗。
恍若“重生”一般的林朝夕和裴之紧紧相拥,如此秘密、记忆、强情绪体验与共,这是很难被消弭被替代的“绝对紧密关系”。(心疼小花卷,你不再是林朝夕唯一的穿行同伴了)
林朝夕、裴之穿行回到草莓世界之后,依旧停留在原来的时间点上,这是“时间作弊”,显然不符合非科幻的时间定义,解构、破解了常规时间法则。
但从情感意义上说,核心依旧在于时间和相处。
日升日落中、朝夕相处间,时间温柔的目光刻下的岁月记忆,让父女姐弟爱人朋友彼此联结,让我们成为割舍不断的我们。
二,我与我,周旋久。
《天才基本法》中穿行平行世界的玩法,第二次穿行和第一次穿行的重要不同点之一,在于“我”本人是否知情。
第一次只有小裴之知晓林朝夕和花卷的秘密。
第二次,老林老裴悉数知情。
更为关键的一击,是芝士林朝夕本人也知情。
剧中设定芝士林朝夕被封锁在意识深处、能听见看见草莓林朝夕占据她生活和身体之后的一举一动。
规则本身并不如何高明,高明之处在于这一规则之下的感受。
被另一个世界的我自己抢走人生,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前几集中草莓林朝夕找到了芝士林朝夕录制的视频,“你一个成年人欺负我小孩子,没有人知道”。
这份“我”与“我”之间的惨烈仇恨,甚至没有公开诉说的渠道,芝士世界里小林朝夕的惨烈心境、瞬间让人唏嘘。
短短几分钟戏份、一段流泪的DV,角色剖心挖肺、情绪效果很浓烈。
与其说剧版重点在于物理设定科幻设定玩法设定本身,不如说在于“对内心的切实关注”:我伤了我、我抢了我,这个我和那个我该如何评断?
如果将两个我看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人,这是实质性掠夺、被伤害者倾诉无门的故事。
如果将两个我看成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时空版本,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映射着“我”本身的割裂感和矛盾,自我本身也在不断裂变、“我”最大的敌人永远是“我自己”。
23集中,草莓林朝夕试图弥补芝士林朝夕,这段“我帮你重新学一遍”的内容,体量和程度未必足够弥补,但至少前后内容构成了一致的闭环。
这个点上剧作后续是否会继续解锁、是否浅浅点到为止都未可知,但点出这一笔“我伤害了我的痛苦”,已经很有冲击力。
三,矛盾设置细节观感复杂,亲情落点于细节中落千钧。
前几集里的裴之,一度引发了不少争议。
故事的进度条,变成了林朝夕要回去、裴之不要回去,互相斗法、彼此伤害。
从矛盾设置角度说,这是设定男女主隶属阵营不同目标不同“虐恋”的有效模式,但观感不太好。
非但不容易让人觉得“被虐到又欲罢不能”,反而容易引发困惑甚至是愤怒“嗯编剧为何那样?”
归根结底,校园小说、言情故事,不论是披着软科幻外衣还是长着世家爱恨情仇的脸,不成文的天字一号准则往往都是“男主要很爱很爱女主”、继而引申出“男主心中女主要最重要”,所以有人愤怒:这版裴之胆敢把他爸排在女主前面?
目前这版《天才基本法》也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青春故事,剧中亲情比重非常重。
情感重心的位移,伴随着角色行为的变化,出发点很好理解。
更何况书粉心中裴之很完美,更改完美角色、本就容易引起情感逆反。
从不拘泥于“言情男主准则”的角度来说、做出改变或许是大胆拓展,但执行层面的手法又有些一言难尽。
我对“不完美的男主”没有意见,众所周知往往是瑕疵、弱点、短板让角色更鲜活立体,我也很喜欢《天才基本法》剧中的亲情落点,但这段内容里设置矛盾的方式(比如五百万欠条、裴之把林朝夕弄去公安局等等),总让我隐隐有狗血的不适感。
进程有点五毛、粗糙,但最后的亲情落点又是感人的。
林朝夕的揭发信被意外送到裴东来手中,裴东来通过“你没有我儿子这几年的记忆”测试出这版裴之是假,一度崩溃“你把我儿子还给我”。
此前一度疯魔恶劣的裴之,如今又成了被父亲死别之后又生生“抛弃”一次的可怜小孩。
这种“惨”、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裴之此前作为的负面观感。
草莓世界的裴之,芝士世界的裴东来,这对穿行的短暂的父子,半真半假、亦真亦假,后续“我儿子是拳王”、以及裴之回家之后告诉草莓世界的妈妈“他看到了”,都很暖。
撕出矛盾的手法未必高明,通过亲情圆回来的落点,却又砸出了很深沉共振和回响。
四,对平凡故事的不平凡挖掘,细腻鲜活的“当下感”。
与其说故事里动人的,仅仅是天才如何超能,不如说真正燃的核心,在于“如何将普通生活拍出不普通的效果”。
前几集中第一次穿行时,一群小学生参加奥数比赛。
这该多无聊多幼稚啊?对不对?
小学生吗,幼稚。数学吗?枯燥。
事实上呢?又暖又燃又可爱,热血沸腾。
孩子们之间的美好情感、斤斤计较和势利,为目标而努力的决心,都很具体很细,有感染力。
我最喜欢《天才基本法》的地方,或许就在于故事大纲里每一段主题都很“不吸引人”,但实际拍出来的效果却很棒。
拍小学生是小学生,拍高中生是高中生,群像都很鲜活、亲切。
人的记忆会不自觉撒谎或者轻视,过了一个年纪之后看小时候、淡淡一笑“都是小孩子把戏”。
时过境迁之后,再想认认真真在“小孩子把戏”里玩出酸甜苦辣诸多滋味,往往容易有大人学小孩子的刻意、笼统、粗疏、呆板。
一旦质感抓不对、就会让人很尴尬,或者变成没亮点的行活。
但《天才基本法》里的小学生群像、高中生群像,都让人很喜欢。
有点讨厌的小朋友章亮,高中之后似乎有救了一点?
(作为一名老阿姨,我实在不大好意思说一个小学生“有点讨厌”)
小学时期的老陆,接上中学时期的老陆,以及如今草莓世界里的老陆,三段凑一起这人可真有意思。
高中时期林朝夕的两位好姐妹,包小萌和琪琪,也都不是干瘪的纸片人。
戏份不多的郑天明同学,变成班主任的小解老师,和老林吵架互怼好上头的张叔平,以及从舔狗变成弟弟的“傻乎乎的花卷”,群像很不错。
平行世界让人羡慕的,未必是“这里搞砸了,就逃跑去另外一个世界作弊”,而是可以重温时光、可以多一次机会和父母爱人朋友并肩。
人生处处是悔恨、没有机会“重头来过”,就像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,在梦里才明白,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一点一滴一蔬一饭、一顿家常菜一块肉、一个笑容一点时光,都好珍贵。
眼泪成诗、记忆凝为琥珀,日常烟火气的寻常生活、蓦然回首时原来是魂牵梦绕的美梦本身。
热点资讯
相关资讯